2003年9月,他以学生的身份进入大学校园,坐在教室里,学习第二版《细胞生物学》。
2022年9月,他以教师的身份重返大学校园,站在三尺讲台,教授第五版《细胞生物学》。
他说:“人是有潜力的,要坦然面对未知的挑战,不要给自己设限。”
他是吴仁智,中共党员,微生物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beat365官方网站生物工程系主任,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青年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讲授《无机及分析化学》《细胞生物学》及相应的实验课程。
l 矢志不渝 笃行不怠
吴仁智的科研方向是非粮生物乙醇及相关机理研究等工业微生物菌种改良应用基础研究。他研究的部分菌种是他的老师带领团队去筛选出来的,随后他便以老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改造。吴仁智认为,在科研实验中,前期的积累非常重要,如果前期打下好的基础,后期的成功便会水到渠成。“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吴仁智感叹道。
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失败是十分常见的事,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而是坦然面对,越挫越勇。“坚持下来,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吴仁智说。也正如他所想,2022年11月,吴仁智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研究的“一种高产乙醇发酵菌株及其诱变育种方法”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研究的“一种用于促进高产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的菌株及其应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吴仁智认为,做研究要注意问题导向,应该做到增进企业创收、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目前,吴仁智主持在研国家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青年学者创新团队”项目和广西民族大学校级人才引进项目。吴仁智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主持完成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学院院基金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
l 提升自我 趣味教学
2022年9月,吴仁智进入广西民族大学,成为beat365官方网站的专任教师。刚入职,他便迎来了第一个挑战——跨专业教学。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菌种改良及相关机理研究等微生物生物技术研究的他将要教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收到这个通知时,我认为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吴仁智认为,跨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让他接触和学习新的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宽研究的思路。他从零学起,专门请教化学专业的覃雪梅老师和袁竹连老师,学习课程的有关知识和成熟的教学模式,
随后,吴仁智便开始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接收知识。“我会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提起他们研究的兴趣,进而鼓励他们发散思维。”酵母在培养基上生长时,会呈圆锥形。然而,吴仁智在一次做酵母培养实验中,偶然发现,他所培养的酵母生长呈圆柱形直立生长,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他当即便拍了许多照片。在讲述《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时,他会将照片及其他科研成果以案例的形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深入掌握生物学相关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3年9月,吴仁智以极大的勇气第二次接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面临了跨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和生物工程专业合班)、大班(3个班)教学等挑战。吴仁智积极学习,认真备课,不断总结,竭尽所能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细心耐心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课程评教环节,获得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评教得分为93.14,满意度(师德)调查获得满分100。
l 乐教爱生 尽职尽责
2022年,beat365官方网站开始设立生物工程专业,作为生物工程系的主任,吴仁智需要解决很多事情,工作十分繁忙,到晚上十点甚至午夜才会从自己的工作岗位离开。这对于他来说,已然是一种常态。但工作再忙,吴仁智也不会忽略和学生沟通交流。2022-2024年,身为党员的吴仁智扛起担当与使命,积极对接帮扶beat365官方网站的2023、2024届毕业生。在他们备战考研和寻求就业岗位时,他认真负责,对每一位同学都给予关注和帮助。“吴仁智老师十分关注我们未来的发展,经常主动联系我们,与我们交流沟通,和我们分享他的经验。
自2023年9月起,吴仁智担任2023级生物工程1班班主任,他十分关心关爱学生:在2023年8月底至新生开学前的期间,积极主动尽早地开展相关的工作,联系上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组建班级群,通过摸底调查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一些信息和特点,积极营造仪式感,建设良好班风,他希望同学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老师很贴心,和同学们在一起时也很亲切,他会提供很多想法来帮助同学们适应大学生活。”2023级生物工程1班的新生说。
未来,吴仁智将不忘科研强国、为国育才的初心,努力研发出更多有助于社会发展的科研成果,将学生培育成为拥有家国情怀的科研人才。(初审:吴仁智 复审:郑少英 终审:门媛媛 指导:刘红全)